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政策咨询解读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修订解读,一起来看→

2024-05-08   浏览次数:210

来源: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通知》(环法规[2024]10号),为提高生态环境系统及社会各界对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企业守法意识,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起草《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修订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c56effd2e70e9edd7ef6b2a76c939f16.png




《国务院关于修改〈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决定》已在2023年12月18日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上通过,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现就相关内容进行如下解读:

一、为什么要修订《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

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是保护臭氧层和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2010年国务院制定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使用、销售、回收、再生利用、进出口等环节的管理措施均作了明确规定,构建了全链条的管理制度。《条例》施行10多年来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力,成效更为显著。国际社会于1987年达成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2016年10月,《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以下简称《基加利修正案》)。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已决定接受《基加利修正案》,同年9月15日《基加利修正案》对我国正式生效。为与国际公约对接,有必要对《条例》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通过修改《条例》,进一步完善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措施,提升监管效能,强化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条例》修改后,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制度将更加完善,有力促进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思路

坚持突出重点,聚焦与国际公约对接、完善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措施、强化法律责任等问题确定修改内容,着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三、对接国际公约方面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加利修正案》将氢氟碳化物纳入《议定书》受控物质范围。氢氟碳化物虽不直接破坏臭氧层,但具有高全球升温潜能值,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管控的温室气体之一。适应这一变化,这次修改将《条例》所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界定为“列入《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的化学品”,不再保留“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限定性表述,以便将氢氟碳化物纳入受控清单。二是《基加利修正案》对氢氟碳化物设定的目标是逐步削减而不是淘汰,据此将《条例》中的“《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修改为“《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这样在表述上更具有包容性。

四、管理措施方面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条例》授权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消耗臭氧层物质使用单位不需要申请领取使用配额许可证的情形,但对这类不领取许可证的单位如何管理,措施不够明确。有鉴于此,《决定》将这类单位纳入《条例》对消耗臭氧层物质销售单位等实行的备案管理范围。实际执行中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行线上备案,不会加重企业负担。二是对生产过程中附带产生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单位,明确要求其按规定对所产生的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置,不得直接排放。三是为提升监管效能,规定生产、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数量较大以及生产过程中附带产生消耗臭氧层物质数量较大的单位应当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上述措施都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的实际需要作出的规定。

五、法律责任方面

一是对这次修改中补充规定的管理措施,相应明确了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例如,针对将已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用于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杀虫剂、气雾剂、膨胀剂等用途的违法行为,规定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完善处罚种类,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对部分违法行为增加了责令停产整治或者停业整治的处罚。三是明确对因违反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记入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布。